论文导读 | 滨水绿色公共空间使用偏好研究
| 第15期
| 论文导读
| 绿色空间与公共健康
(原文将在《2020中国园艺疗法研究与实践论文集》中刊载,发表前请谨慎引用)
作者:杨荣湉 李树华*
杨荣湉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绿色空间与身心健康等/
李树华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院绿色疗法与康养景观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为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植物景观与生态修复等/
Abstract: Urban green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residents 'leisure activities, which isconducive to resi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takes theecological landscape island in Xianyang Binhe Wetland Recreation Area in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urbanresidents in waterfront green spaces through observation methods, analyzestheir usage preferences, and proposes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 public spacesbased on the research Suggest. The study found that residents ’activities inthe waterfront green public spa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izes: individual,family, small group and multi-person group, of which family and individual arethe most common group size; the main activities include playing andaccompanying care and sitting and resting In addition,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exercise and fitness, tai chi, and chat are more common; the preferred spaceelements are understory space, platforms, seats, natural waterfronts, etc .;most of the space will be used by different people over time.
Keywords: waterfront; green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albehavior; observational research
城市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城市化现象带来的城市病和城市人群病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严重影响居民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城市中的绿色公共空间具有生态改善、休憩娱乐、景观美化、文化传承、健康卫生、防灾避险六大功能[1],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2-6]。河道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态安全网络构建的一环,也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建设美好河道景观的基础[7]。本研究选择陕西咸阳滨河湿地休闲区内一座生态景观岛为研究场所,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并记录场地内不同活动人群的活动模式,分析城市居民对滨水绿色公共空间的使用偏好及人工设施对城市居民行为模式的影响,以期为滨水绿色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建议。
1.1 场地概况
1.2 数据记录与分析
观察记录的信息内容分为基本信息、环境要素、个体信息、备注四类,详情如表1所示。观察数据仅记录停留群体,即在岛上各类空间停留超过5分钟的团体或个人,单纯通行或短暂休息且无其他行为则不纳入记录范围。观察时间为4天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与4天休息日(周六、周日)7:00至21:00,取天气晴朗且气温相近的日期进行统合整理,使用EXCEL和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
2.1 基本情况
以全天数据比较,休息日在岛上活动的总人数和群体数量均多于工作日,其中女性增加比例(54.8%)高于男性(37.9%);各年龄段人数均有增长,整体比例几乎没有变化。活动人群类型以家庭和个人为主,整体趋势一致;休息日家庭与小型团体的活动群体数量与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表2),多为单个或2~3个家庭带小孩来到岛上乘凉、玩耍。岛上活动群体中极少见到青少年,结合预观察结果,原因可能是滨河湿地休闲区内的运动场地(参见图1)对青少年更有吸引力。
2.2 行为模式的时间特征
以20分钟为单位对一小时以下的活动进行区分,可以看出约半数活动持续时间均小于20分钟(工作日46.7%,休息日53.2%),另有约1/4的活动持续时间在20~40分钟之间(工作日24.6%,休息日25.7%),仅有少数活动会持续超过40分钟;大部分活动的持续时间趋势与整体相近。仅有太极活动的持续时间以60分钟以上占比最高(工作日80.4%,休息日56.7%),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上午活动内容为太极的大型团体通常会在林下露地停留两小时甚至更久。
2.3 行为模式的空间特征
根据岛上活动空间的特征和联系度分类,各个空间的活动人次如表3所示。在工作日期间,距离岛上两出入口更近的林下露地及周边座椅使用频率最高,表演平台及周边座椅、道路座椅的使用频率次之;休息日期间表演平台及周边座椅使用频率较大幅增加,原因是休息日会有超过5人的团体活动(包括唱歌、跳舞等)在表演平台进行,且部分工作日在林下露地玩耍的家庭会利用休息日时间前往城市周边风景区进行短途旅游,不再前往岛上玩耍。
图4 活动类型与活动空间分布
2.4 行为模式的时空特征
全岛最受偏爱的活动区域主要有林下露地(图5)和表演平台(图6)两处,均为地面基本平坦、面积较大、可容纳多人活动的区域。林下露地全天皆有树荫,因此上午、下午均有较多活动群体,其中上午以大型团体进行太极活动为主,下午以家庭团体进行玩耍及陪同看护为主;表演平台与道路直接相连,具有较好视野,相对林下露地可达性略高,上午有较多健身锻炼个体,下午部分家庭群体玩耍(通常家长会坐在周边座椅上看护),傍晚阳光减弱之后出现较多健身锻炼个体或小型团体。另外,休息日下午或晚上,常有小型团体会携带音响前往表演平台,进行唱歌、跳舞等活动。
图6 林表演平台全天整点人群活动实景
环绕全岛的自然驳岸是各类人群接触自然的绝佳途径(图7)。位于西北侧的自然驳岸距离上岛的两座桥最近,面积较大、地形平坦且仅有乔木和杂草地被,上午时有少数人会进行太极活动;南侧驳岸较窄,但有多处无芦苇遮挡的水面,距离表演平台较近。下午时家庭玩耍多选择在西北侧和南侧驳岸玩水或捞鱼等。北侧至东侧驳岸人流量较小,且有灌木和芦苇围合,在上午阳光不强烈时有观鸟、锻炼、看书、演奏乐器等不希望被他人干扰的活动进行。
全岛座椅分布相对均匀,使用时段分布在工作日与休息日有较大差异。整体来看,工作日座椅使用频率较为均匀,而休息日下午座椅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段;休息日全岛座椅使用频率均有上升,其中平台周边座椅使用频率上升最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休息日在表演平台进行活动的人群明显增多,其中有看护小孩、休息、聊天等需求的群体会就近选择座椅使用。
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居住区附近步行可达的绿色公共空间是锻炼休闲、带小孩玩耍的好去处。当外出的家庭有行动速度较慢的中老年人或幼儿、儿童时,可以一览无余的小型开放空间是相对理想的活动场所。如果这一空间附近有可以歇脚的座椅,则会更受家庭团体的喜爱;如果空间内或附近有不加条件限制、可供小孩自行探索玩耍的区域,例如可以挖土、拔草的软质场所或可以玩水、捞鱼的亲水空间,则可以使家长节约大量陪同的精力,有闲暇与其他家长聊天、处理信息等。但亲水空间的安全性是必须被考虑的要素,平缓的驳岸坡度和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更受喜爱;提供不加护栏的直接亲水环境的同时最好也提供带有栏杆的亲水平台,可以提高安全性,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能更自由地以多样的方式享受水边的风景。同一空间在不同时段可以供多种人群使用,有遮阴且无其他限制的空间不仅可以作为中老年人清晨打太极的场所,也可以在下午供小孩玩耍。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和拍摄
[1] 李树华,姚亚男,刘畅,康宁.绿地之于人体健康的功效与机理——绿色医学的提案[J].中国园林,2019,35(06):5-11.[2] Takano T,Nakamura K, Watanabe M. Urba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and senior citizens'longevity in megacity areas: The importance of walkable green spaces[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02, 56(12): 913-918.
[3] Tamosiunas A,Grazuleviciene R, Luksiene D, et al. Accessibility and use of urban greenspace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findings from a Kaunas cohort study[J]. Environ Health , 2014, 13(1): 20.
[4] 谭少华,赵万民.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功能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05):6-10.
[5] Grahn P, StigsdotterU 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tres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 2003, 2(1): 1-18.
[6] Van Herzele A,De Vries S. Linking green space to heal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urbanneighbourhoods in Ghent, Belgium[J].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 2012, 34(2): 171-193.
[7] 島谷幸宏. 河川の自然環境の保全に関する技術、環境·景観をめぐる最新論考[M]. 東京:環境緑化新聞社,1999,19-23.
[8] 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4——行动观察法[J].中国园林,2009,25(02):55-59.
[9]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3.
[10] 中国天气网[OL]. www.weather.com.cn
书籍导读
1. Therapeutic Landscapes 康复景观
2. 森林療法のすすめ―癒しの森で心身をリフレッシュ
学术研究
1. 绿地之于人体健康的功效与机理 ——绿色医学的提案
2. 多因素影响下的大学校园绿地访问行为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以北京市三所大学为例